在古代放风筝有哪些意义和忌讳
2024-04-23 02:33:12
1、放风筝作为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已经流传很久了。据考证,我国古代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可以一直持续至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
2、在隋唐时期以前,放风筝还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放掉身上的晦气。当风筝放飞升高后人们就有意把引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这样可以带走人们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忧患和病痛。
3、清明时节,碧空万里,慧风和畅,草木萌发,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于是在这一天,古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都写在了纸上,然后人们将纸扎在风筝中放飞,让写着烦心事的纸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
4、因此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辟邪的一种护身符。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放风筝早已经冲去了旧时的巫术色彩,古人只不过是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5、忌讳:来历不明的断线风筝不能捡。
猜你喜欢
-
在家里如何清洗地毯
阅读量:53 -
热得快原理是什么
阅读量:68 -
加湿器是什么
阅读量:21 -
卫生间隔断该怎么选择
阅读量:38 -
究竟什么是界面剂
阅读量:70 -
科技布环保好吗是什么材质
阅读量:8 -
什么是美式插座
阅读量:85 -
红焖菇盒的做法
阅读量:62 -
真心豆腐的做法
阅读量:15 -
聚酯胺是什么材料
阅读量:59
猜你喜欢
-
阅读量:50
-
阅读量:78
-
阅读量:86
-
阅读量:35
-
阅读量:48
-
阅读量:13
-
阅读量:82
-
阅读量:31
-
阅读量:89
-
阅读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