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句
2024-06-06 09:29:29
1、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释义】“中”就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就是天下固定不变的法则。
【赏析】“中”就是中正、中和之意,意思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意为不改变。朱熹认为,中,就是天下最正确的道理;庸,就是天下固定不变的法则。“中庸”在儒家看来是一个最完美的概念,即是最完美的治国理念,也是最高的道德要求。
2、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
【释义】上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本性,依照其本性做事,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过程,就叫做教。
【赏析】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理论的依据。说明“天命、性、道、教”的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依循本性而行便是道,依道而行并不断的实现,按照道德要求修行就叫做教化。
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释义】君子能做到中庸,能顺常理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小人的行为却是违反中庸之道的。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意为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做事能谨守中庸之道,心理和行为都能符合天意,喜怒不超过界线,有分寸。小人由于缺乏道德修养和知识,不能守中庸之道,其心理和行为往往违反常规,缺乏分寸,无所忌惮,粗野狂暴,故敢于做出逆情违理之事。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释义】广博地学习知识,谨慎的思考事物发展的原因,脚踏实地的去实行。
【赏析】儒家学说主张经世治用,故不学不为则以,学之为之则必须强调实践。掌握前人对自然、社会的知识,有不懂之处就要向别人请教,并把所学经过思考、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并把所学付诸于实践,不断努力。
5、仁者,人也
【释义】仁爱的意思,就是爱人民。
【赏析】孔子学说的外在形式为中庸,而其核心为仁。孔子对仁的阐述,随时而异,因人不同。释迦说慈悲,耶稣说博爱,孔子说仁爱,这三大哲人所处的时代、国情、地位都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学说则似乎如出一辙,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智者所见略同吧。
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释义】爱好学习,接近于智;努力行善,接近于仁;知道什么是羞耻,接近于勇。懂得这三件事,就懂得了怎样去修养品德。
【赏析】所谓智、仁、勇,孔子认为是“天下之达德也”,即天下公认的公共美德。因为“人所常行,在身为德”,故智、仁、勇三者为“天下之大德”。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智慧便不能了解事物的道理;无仁,便不能把事情办好;无勇,便不能果断行事,所以智、仁、勇三德是人所必备的品格。这三者也是修身的基础。
- 上一篇:甘薯和红薯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海鲜蛏子怎么做好吃
猜你喜欢
-
向日葵是几月份开花
阅读量:86 -
荔枝草和癞蛤蟆草是一种吗
阅读量:25 -
君子兰怎样浇水施肥
阅读量:17 -
君子兰叶子发黄怎么治
阅读量:13 -
牡丹芍药为什么要一起
阅读量:9 -
兰州百合种植方法和时间
阅读量:86 -
茄盒子家常做法大全
阅读量:88 -
艾草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阅读量:55 -
野山楂下山桩如何处理
阅读量:58 -
十二一重海棠花期多久
阅读量:46
-
阅读量:75
-
阅读量:19
-
阅读量:12
-
阅读量:34
-
阅读量:59
-
阅读量:36
-
阅读量:22
-
阅读量:24
-
阅读量:15
-
阅读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