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全文解释
2024-06-24 08:55:27
1、《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呵。
2、《心经》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般若,犹汉语所言之智慧。波罗蜜多,犹汉语所言之彼岸,这里指人生的终极目标,即人生的真理。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就是尘世间所有物质与生命现象的总和。其中,色蕴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认识的物质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光与温度以及各种味道。受蕴,是指由于和外界各种物质形态的接触,所产生的种种心理感受,如苦乐酸甜等。想蕴,是指由于心理感受所产生的种种性情反应,如善恶憎爱等。行蕴,由于苦乐酸甜等种种心理感受和善恶憎爱等种种性情反应,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佛教把这些行为分为善业和恶业。识蕴,人体对物质形态、心理感受、性情反应、行为方式所产生的意念或意识的活动。因此,所谓五蕴,乃是指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
- 上一篇:踏雪寻梅策蹇驴典故
- 下一篇:伯爵杏仁美式蝴蝶脆饼怎么做
猜你喜欢
-
冰牛奶可以放微波炉吗
阅读量:44 -
碳烧烤怎么烤才好吃又香
阅读量:49 -
真空包装可以直接放微波炉吗
阅读量:75 -
蛋挞用微波炉怎么烤才好吃
阅读量:25 -
鸡蛋蒸海参做法
阅读量:31 -
淸蒸带鱼的做法
阅读量:12 -
芋头蒸腊肉的做法
阅读量:11 -
烤板栗怎么做才好吃
阅读量:24 -
蒸深海鱼的做法
阅读量:28 -
自制蒸米粉的做法
阅读量:38
猜你喜欢
-
阅读量:90
-
阅读量:74
-
阅读量:66
-
阅读量:8
-
阅读量:76
-
阅读量:35
-
阅读量:40
-
阅读量:32
-
阅读量:53
-
阅读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