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小故事
2024-07-03 04:26:57
1、三个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小故事
(1)小故事一: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差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2)小故事二: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明初五这天投泪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3)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2、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 上一篇:端午节的祝福句子
- 下一篇:人民币符号来历是什么
猜你喜欢
-
冰牛奶可以放微波炉吗
阅读量:59 -
碳烧烤怎么烤才好吃又香
阅读量:77 -
真空包装可以直接放微波炉吗
阅读量:12 -
蛋挞用微波炉怎么烤才好吃
阅读量:36 -
鸡蛋蒸海参做法
阅读量:30 -
淸蒸带鱼的做法
阅读量:80 -
芋头蒸腊肉的做法
阅读量:43 -
烤板栗怎么做才好吃
阅读量:70 -
蒸深海鱼的做法
阅读量:80 -
自制蒸米粉的做法
阅读量:59
-
阅读量:47
-
阅读量:21
-
阅读量:41
-
阅读量:77
-
阅读量:20
-
阅读量:57
-
阅读量:14
-
阅读量:26
-
阅读量:22
-
阅读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