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达人 > 正文

海淀名胜古迹

2024-08-03 22:41:44

1、仁寿殿:在颐和园东宫门内。清乾隆时(1736-1795)名勤政殿,光绪时(1875-1908)重建,改称仁寿殿。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慈禧、光绪曾在此多次接待外国使节。

2、乐寿堂:在颐和园内,面临昆湖。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门厅称“水木自新”。“乐寿堂”黑底金字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更衣室。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4只镀金九桃大铜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3、大戏楼:在颐和园德和园内。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戏楼。面对颐乐殿,翘角重檐三层,高21米,底层舞台宽17米。底层舞台地下室有水井、水池,可设置水法布景。南部毗连的两层扮戏楼是规模巨大的的台。清末,京剧艺术勃兴,著名演员如谭鑫培、杨小楼等曾在此为慈禧演戏。

4、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明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圆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诞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5、佛香阁: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1米,下有20米高石台基,气势宏伟,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为颐和园标志。清乾隆时(1736-1795)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1875-1908)在原址依样重建,供奉佛像。

6、排云殿: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全部建筑均用游廊贯串,并用黄琉璃瓦盖顶,为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殿内陈设多为慈禧70诞辰时各地督抚大臣所献的寿礼。

7、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嘉庆十六年(1881年)重修,改称今名。后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时(1875-1908)重建,为慈禧观荷垂钓之所。

8、长廊:在颐和园内,昆明湖北岸。东起邀月门,西迄石丈亭,中穿排云门。廊长728米,共273间。内部每根枋梁上都绘有精美传统彩画,共有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画8000多幅。它像一条彩带把远山近水和各座建筑连成一体。

9、清晏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昆明湖岸。原称石舫,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舫上原有中式舱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仿外国游轮重建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义,命名“清晏舫”。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石块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