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风筝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2024-08-17 23:35:09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代,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放风筝,源于古代的巫术,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许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 上一篇:地瓜切开烤箱多少度烤多久
- 下一篇:清明节吃鸡蛋的寓意是什么
猜你喜欢
-
项链便宜不掉色材质
阅读量:54 -
耳钉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51 -
保暖内衣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19 -
凉席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80 -
买棉被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45 -
筷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20 -
袜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10 -
菜板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60 -
被子买什么材质的最好
阅读量:58 -
茶几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43
猜你喜欢
-
阅读量:15
-
阅读量:63
-
阅读量:35
-
阅读量:63
-
阅读量:9
-
阅读量:48
-
阅读量:36
-
阅读量:91
-
阅读量:82
-
阅读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