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2024-08-18 20:26:37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伯牙是谁?
伯牙,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
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 上一篇:孙仲谋指的是谁
- 下一篇: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猜你喜欢
-
项链便宜不掉色材质
阅读量:35 -
耳钉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64 -
保暖内衣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30 -
凉席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46 -
买棉被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76 -
筷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68 -
袜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31 -
菜板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63 -
被子买什么材质的最好
阅读量:85 -
茶几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81
猜你喜欢
-
阅读量:52
-
阅读量:95
-
阅读量:5
-
阅读量:82
-
阅读量:27
-
阅读量:52
-
阅读量:68
-
阅读量:49
-
阅读量:80
-
阅读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