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吃肉称为打牙祭
2024-08-19 08:22:56
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想到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一小块肉放在神龛面前,表示一下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打牙祭”还有一层意思,切一小块肉祭祀这种仪式,一年也就那么几回;而那时能吃上一点儿肉的机会也就那么几回,所以凡有机会吃肉,统统被戏称为“打牙祭”。
吃肉有个三不原则
吃肉时有一个“三不吃”原则:淋巴不吃,腺体不吃,皮则尽量不吃。
淋巴不吃
淋巴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比较容易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因此一般不建议人们食用动物的淋巴组织。比如猪脖子上的淋巴结。
腺体不吃
甲状腺、肾上腺这样和内分泌相关腺体,人体摄入后确实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带来不利影响,不建议食用。比如鸡屁股、鸭屁股。
皮尽量不吃
动物“皮”其实包括着真皮、脂肪、淋巴。真皮可以吃,因为富含胶原蛋白,但其他两种就不推荐吃了。以五花肉为例,最上面那层薄薄的、很有韧性的皮,其实就是真皮。
但如果是鸡鸭这些禽类的皮,因为本身就很薄,其真皮组织更薄,人们很难分辨,所以就都不吃了。
健康吃肉的方法
1.用白肉代替部分红肉
红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而绝大部分人早已不缺乏饱和脂肪。为了健康,大多数人都需要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宇表示:与红肉不同,白肉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
2.适当用素肉代替红肉
近些年“素肉”开始流行,这些由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做成的“肉”,口感上和肉非常相似。其中富含植物蛋白,同样具有饱腹感。此外也可多吃豆制品、菌类等食物。
3.吃肉多采用炖煮烹饪
以炖煮代替油炸、麻辣。油炸、火锅、麻辣等方式,让本来脂肪含量就很高的肉上又沾满了油脂,对身体的危害进一步升级。
推荐用炖煮的方法来烹调排骨、牛肉等,煮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把脂肪熬进汤中,再把汤上漂的油撇去,既软糯适口,又不会太油腻。
4.吃肉一定要适量地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常见的水产品包括鱼、虾、蟹和贝类,此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上一篇:指甲上的月牙代表什么
- 下一篇:刷牙一定要用温水吗
猜你喜欢
-
蹲坑水箱盖怎么打开
阅读量:52 -
夏天住顶楼如何降温
阅读量:91 -
黄金首饰如何保养
阅读量:78 -
拖把头脏了如何清洗
阅读量:71 -
如何选购除湿机
阅读量:38 -
春季家具发霉怎么办
阅读量:37 -
毛呢大衣该如何去保养
阅读量:87 -
精装房装修步骤有哪些
阅读量:11 -
卧室适合挂什么样的壁画
阅读量:19 -
全款买房叫二套房吗
阅读量:94
-
阅读量:22
-
阅读量:43
-
阅读量:11
-
阅读量:31
-
阅读量:41
-
阅读量:6
-
阅读量:53
-
阅读量:59
-
阅读量:96
-
阅读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