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家居 > 正文

重阳节哪年列入非遗

2024-08-19 22:50:32

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团圆和祈求长寿的节日,不仅承载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那么,重阳节什么时候列为非遗?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哪年列入非遗

2006、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有几种叫法

重阳节的叫法有老年节、老人节、敬老节、重九节、双九节、登高节、踏秋节、晒秋节、祭祖节、女儿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数字九是阳数,古人极其重视九月初九,认为这一天是万象更新的开始。农历的每年九月初九,两个九正对应两个阳,两个九重叠两个阳,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

总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登高望远,祈求福运、健康和长寿。重阳节也是感恩亲人、团聚和表达敬意的时刻。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