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8-20 03:43:5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3、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4、涕:眼泪。5、却看:回头看。6、妻子:妻子和孩子。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9、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10、放歌:放声高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泗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得突然。诗人多年漂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须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义市,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 上一篇:加湿器用什么水
- 下一篇:白菜属于什么科 白菜是什么科的
猜你喜欢
-
混合贷款怎么还款
阅读量:53 -
周瑜性格特点
阅读量:73 -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吗
阅读量:57 -
土楼在哪里
阅读量:67 -
床垫哪种材质的好
阅读量:10 -
内蒙古特产有哪些?
阅读量:35 -
发酵的瓶子如何打开
阅读量:59 -
新奥尔良烤翅的由来
阅读量:41 -
什么是小微企业
阅读量:49 -
为什么酒店的床尾要放一块布
阅读量:23
-
阅读量:8
-
阅读量:50
-
阅读量:18
-
阅读量:7
-
阅读量:49
-
阅读量:80
-
阅读量:81
-
阅读量:72
-
阅读量:28
-
阅读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