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翻译及赏析
2024-08-20 06:39:36
翻译: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赏析: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潼关》原文
潼关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注释
1、潼关(tóngguān):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2、终古:自古以来。簇(cù):丛聚。
3、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束:约束。
4、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潼关》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潼关》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潼关》作者介绍
谭嗣同,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十一岁随父湖北巡抚谭继洵赴任,遍游西北、东南各地。幼怀大志,能文章,通剑术,为人慷慨任侠。甲午战后,力倡改良,鼓吹变法图强。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雄浑,境界恢廓,充满着积极进取爱国精神。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 上一篇:宣纸的种类 宣纸的用途
- 下一篇: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猜你喜欢
-
项链便宜不掉色材质
阅读量:12 -
耳钉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91 -
保暖内衣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86 -
凉席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28 -
买棉被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51 -
筷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90 -
袜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34 -
菜板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22 -
被子买什么材质的最好
阅读量:9 -
茶几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60
猜你喜欢
-
阅读量:45
-
阅读量:47
-
阅读量:7
-
阅读量:39
-
阅读量:37
-
阅读量:36
-
阅读量:60
-
阅读量:32
-
阅读量:20
-
阅读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