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发现什么人的化石
2024-08-20 10:32:09
1956、发现长阳人的化石。1956年,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一个称为“龙洞”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长阳人的化石,因为抵触在长阳这个地区,所以贾兰坡教授将之命名为“长阳人”化石。
长阳人化石发现的过程
长阳地处鄂西南山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里山岭纵横,植被丰富,洞穴较多,这就为远古人类居住和生存提供了较优越的条件。在这些溶洞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且早在清代就被发现。
据同治年间的《长阳县志》中就有相关记载,在“遗闻”部分也有出土化石记载。由于科学落后,当地人们将这些古脊椎动物化石统称为“龙骨”。
一九五六年七月,当地群众为集体找副业门路,在洞内挖“龙骨”出售,时任县一中生物老师陈明智(已故)得知消息后,便带着学生到钟家湾采集化石标本,从供销社收购的数万斤“龙骨”中挑选了一箱化石,其中一块人的上颌骨化石,并附有两枚牙齿。
其它化石运销到省城武汉后,被省文化主管部门发现,立即电告长阳文化科:“长阳破坏古脊椎动物化石严重,必须立即调查禁止。”
省博物馆速派毛在善同志来到长阳,与时任文化科科员的龚发达同志一同步行至钟家湾调查,又挑选了三箱化石,后由毛在善同志将这批化石标本连同陈明智老师发现的上颌骨化石一并送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经鉴定确为古人类化石,而且其中有一件人类的上颌骨是在长江以南与其相同的动物群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的。
鉴于这批材料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于一九五七年二、三月间特派贾兰坡、翟人杰、黄万波等5人前往长阳调查并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参加发掘的还有省文化局徐松俊和县文化科龚发达等同志。
长阳人化石特征
“长阳人”化石,包括1件不完整的、保留有第一前臼齿和第一臼齿的上颌骨,以及一颗单独的左下第二前臼齿。牙齿相当大,咬合面纹理复杂。齿冠较低,齿根很长,下第二前臼齿的齿根有两个分枝。
上颌骨和其他早期智人的一样,一方面保留了若干原始性质,如梨状孔的下部较宽,鼻腔底壁不如现代人那样凹,而与猿类接近,犬齿比较发达等;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与现代人相近的进步性质,如颌的倾斜度没有北京人的显著,鼻棘较窄而向前,上颌窦前壁向前扩展超过第一前臼齿,颚面凹凸不平等。
从总体看,长阳人所具有的进步性质比原始性质要多,明显地比北京直立人进步。
- 上一篇:骆驼祥子第四章主要内容
- 下一篇:如何用米酒发面
猜你喜欢
-
三天一个人适合去哪里旅游
阅读量:79 -
江苏哪里值得玩
阅读量:45 -
中秋去青海湖冷吗
阅读量:7 -
国庆自由行去哪里好
阅读量:92 -
9月底去厦门旅游合适吗
阅读量:56 -
十一去青海湖会冷吗
阅读量:40 -
国庆去香港旅游哪里最好玩
阅读量:76 -
秋天适合去哪里看红叶
阅读量:6 -
中秋去香港旅游好玩景点有哪些
阅读量:75 -
秋天适合去香港旅游的地方
阅读量:67
-
阅读量:91
-
阅读量:43
-
阅读量:63
-
阅读量:77
-
阅读量:32
-
阅读量:66
-
阅读量:52
-
阅读量:24
-
阅读量:95
-
阅读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