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024-08-20 14:28:56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祀海神、祭祖、赏菊、辞青、享宴祈寿、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主要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重阳节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的意义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九月也预示着冬天的来临。天气渐冷,人们需要准备衣服保暖,孝顺的子孙由此思及祖先,便将这天作为给先祖们烧冬衣的时间。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了祭奠死去的家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名叫费长房。他习道多年,终于长生不老。一个叫桓景的青年很崇拜他,并想追随他学习道术。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事。桓景也潜心学习,刻苦修炼。
有一天,在爬山的时候,费长房对桓景说:“在九月初九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场大灾难降临,你要提早回家做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费长房说:“在九月九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并缠到胳膊上,再带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只有这样,你才能避开大祸。”
听到此言,桓景飞奔回家,让家人认真遵照他师傅的要求去做。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清晨,桓景带着家人来到附近的高坡,平安度过了这一天。到了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
从此,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近两千年,人们以此方式来驱邪避难。
- 上一篇:世界节水日的由来 世界节水日是什么时候
- 下一篇:导游证报考条件要求
猜你喜欢
-
蹲坑水箱盖怎么打开
阅读量:53 -
夏天住顶楼如何降温
阅读量:60 -
黄金首饰如何保养
阅读量:76 -
拖把头脏了如何清洗
阅读量:69 -
如何选购除湿机
阅读量:75 -
春季家具发霉怎么办
阅读量:51 -
毛呢大衣该如何去保养
阅读量:85 -
精装房装修步骤有哪些
阅读量:12 -
卧室适合挂什么样的壁画
阅读量:72 -
全款买房叫二套房吗
阅读量:10
-
阅读量:90
-
阅读量:42
-
阅读量:68
-
阅读量:62
-
阅读量:87
-
阅读量:57
-
阅读量:82
-
阅读量:9
-
阅读量:17
-
阅读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