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翻译及注释
2024-08-21 14:43:53
《穿井得一人》翻译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听闻了这件事的人就转述说:“丁氏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传播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穿井得一人》注释
1、穿:挖掘,开凿。2、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3、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为避免误解;泛译为“姓丁的人”。
4、而:于是,就。
5、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6、居:停留。
7、于:给。
8、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9、道:讲述。
10、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11、令:派遣。
12、对:应答,回答。
13、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14、求闻之若此:求,听闻。闻,传闻。之,倒装的标志,不译,翻译顺序为求若此闻之。若此,像这样的。
15、若此:像这样,如此。
16、不若:不如。
《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赏析
该则故事说明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穿井得一人》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穿井得一人》作者介绍
《吕氏春秋》为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 上一篇:金瓜和南瓜有什么区别
- 下一篇:什么叫应届毕业生
猜你喜欢
-
项链便宜不掉色材质
阅读量:42 -
耳钉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32 -
保暖内衣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59 -
凉席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17 -
买棉被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28 -
筷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94 -
袜子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94 -
菜板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30 -
被子买什么材质的最好
阅读量:86 -
茶几买什么材质好
阅读量:16
-
阅读量:79
-
阅读量:14
-
阅读量:83
-
阅读量:51
-
阅读量:94
-
阅读量:68
-
阅读量:34
-
阅读量:41
-
阅读量:17
-
阅读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