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
2024-08-22 09:03:4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出自《论语·颜渊篇》,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该句的意思: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论语·颜渊篇》原文节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节选翻译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论语·颜渊篇》节选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论语·颜渊篇》节选赏析
该句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猜你喜欢
-
冷藏室温度多少合适
阅读量:63 -
椅子生锈要怎么去锈
阅读量:46 -
房产过户儿子怎么收费
阅读量:14 -
格力家用中央空调如何清洗
阅读量:94 -
新房子装地暖好吗
阅读量:79 -
新房装修究竟封阳台好还是不封好
阅读量:5 -
买房贷款收入证明不够怎么办
阅读量:41 -
安置房入住条件是什么
阅读量:14 -
在农村盖一幢别墅需要什么手续
阅读量:43 -
房改房继承流程是什么
阅读量:54
-
阅读量:89
-
阅读量:80
-
阅读量:71
-
阅读量:46
-
阅读量:57
-
阅读量:17
-
阅读量:91
-
阅读量:10
-
阅读量:96
-
阅读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