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家居 > 正文

国际扫盲日的来历

2024-08-22 12:04:44

扫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无法获得基本读写能力的人们,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社会。那么,国际扫盲日的来历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国际扫盲日的来历

文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消灭文盲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决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各国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

国际扫盲目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文盲人数众多的国度之一,对中国的扫盲仍需给以更多的关注。公元2001年1月1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001、3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也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是8507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比率已由15.88%下降为6.72%。而青壮年文盲的比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从而实现了我国政府9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重要目标。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使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是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素质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还意味着中国政府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消除知识差距,将全球每个居民受教育的权力变成现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行动的两项主要目标之一。扫除文盲则是该项目标的主题。198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

目的是实现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的行动计划。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理所当然地要为在2000年以前扫除文盲而努力奋斗。

国际扫盲日历年主题

2005、:文化与持续发展;

2006、:识字保持社会发展(Literacysustainsdevelopment);

2007、:扫盲与健康(Literacy,keytogoodhealthandwell-being);

2008、:扫盲与健康(Literacyisthebestremedy);

2009、:识字增强能力;

2010、:扫盲与妇女赋权;

2011、:扫盲与和平;

2013、:服务于21世纪的扫盲;

2018、:扫盲与能力开发。

综上所述,文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消灭文盲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决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