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罗隐《蜂》注释及译文
2024-08-23 01:14:32
《蜂》注释
⑴山尖:山峰。
⑵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占:占有,占据。
⑶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蜂》翻译
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尖,美丽的春光尽被蜜蜂占。
采集百花酿成了蜜以后,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师考进士,考了许多年,都没中第,史称“十上不第”。诗人对当时的考试制度、朝廷很失望,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愤懑。这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蜂》赏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越是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地方就越能吸引蜜蜂。这两句语气十分肯定,盛赞蜜蜂尽占美好的春光,表现了诗人对蜜蜂的羡慕与赞美之情。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两句急转直下,由前面盛赞蜜蜂“占尽风光”转而咏叹它终生徒劳,所获甚少。采花、酿蜜本是蜜蜂的天职。它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而这完全是出于它的本能,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公平。可是诗人却从这里发现了问题,并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蜂》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给人甜蜜。这首诗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蜂》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唐末文学家。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猜你喜欢
-
胶怎么去掉小妙招
阅读量:64 -
用什么刷鞋能快速变白
阅读量:86 -
三天一个人适合去哪里旅游
阅读量:34 -
江苏哪里值得玩
阅读量:53 -
中秋去青海湖冷吗
阅读量:96 -
国庆自由行去哪里好
阅读量:90 -
9月底去厦门旅游合适吗
阅读量:83 -
十一去青海湖会冷吗
阅读量:26 -
国庆去香港旅游哪里最好玩
阅读量:81 -
秋天适合去哪里看红叶
阅读量:20
-
阅读量:17
-
阅读量:73
-
阅读量:30
-
阅读量:42
-
阅读量:47
-
阅读量:46
-
阅读量:20
-
阅读量:27
-
阅读量:66
-
阅读量: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