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出处
2024-08-23 06:08:58
德不近佛者无以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出处出自于:《裴子言医序》。古今中外,对医生都有很高的技术和道德要求,这是职业特点。作为一名医生,可能技术有高低,但道德标准不能降低。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
《裴子言医·序》原文: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译文:
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
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句话是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说的,是引用《裴子言医·序》里的内容。
扩展资料
《裴子言医》是明代裴一中原著,清代杨素圃鉴定,王士雄评选的一本医案医话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
本书首先论述行医原则、医德及医风,强调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驾行五者,医家不可缺一。其次,本书还就《内经》中的“治虚”与“补虚”之异作了阐述,颇为中肯。
此书书目不见于明、清医学目录学著作。1959年,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单位所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收入此书。现四川省图书馆藏有本书的初刻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善本书库则有清代顺治刻本。
裴一中是明末医家,字兆期,浙江海宁人。世医出身,撰《裴子言医》一书。
- 上一篇:电脑主机电源线接法图
- 下一篇:狼王梦道理和启示
猜你喜欢
-
电蚊香液可以过安检吗
阅读量:28 -
行李箱竖着能坐人吗
阅读量:85 -
门上插艾叶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41 -
有臭虫怎么消灭
阅读量:92 -
新鲜板栗怎么做
阅读量:8 -
黄庭坚最有名的诗
阅读量:86 -
新鲜辣椒酱怎么做
阅读量:61 -
新鲜菜怎么做咸菜好吃
阅读量:47 -
情义无价什么意思
阅读量:93 -
霓虹人是什么意思
阅读量:96
-
阅读量:91
-
阅读量:52
-
阅读量:37
-
阅读量:31
-
阅读量:17
-
阅读量:96
-
阅读量:8
-
阅读量:54
-
阅读量:90
-
阅读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