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由来
2024-09-09 07:40:57
通化的名称于光绪三年(1877年)设治始称“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通”字,含有贯通之意,“化”字则为教化,也就是要用所谓的“仁德、仁政”之类去教化百姓,含有通归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县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来,众说不一,在百姓中流传的有,一说是,清朝的咸丰年间从京城来了一个官人,当时这里时值隆冬数九,百姓脱帽跪拜,这官人非常怜惜百姓,忙说:“快戴帽子”,从此便流传下来做了地名;二说是,清本有人们在此开垦种地,当时这里山林茂密,在屯的西侧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转弯处木把放排需要急打锚,人称“快打锚”,放流传沿用音转为“快大茂”;三说是,此山头西侧古时是风口,人们走到这里常常刮掉帽子,故称“快戴帽子”,以后便做了地名;四说是。快大茂是满语,因这里曾设台兵把守,意为前哨;五说是,是由屯北侧帽子山得名,说是每逢雨后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雾而笼罩着,远看山顶如同戴了一顶帽子一样,故而得名。据《通化县志》记载;快大茂这个地方早为满族的政乡。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带兵打仗路过此地驻扎,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郁郁青青,故在临行时说此地为“快当帽子”。此语是满语,其意思是“常青的树林”。以后便留传为地名。后逐渐音变为“快大茂”。从《通化县志》不同饭本中记载,快大茂地名音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末板本记载,从清初到清末称“决当帽子”;民国年间的版本记载,民国初年到伪满初期改“帽”为“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记载,伪满时期改“当”为“大”;此后流传为“快大茂”,今仍之。
猜你喜欢
-
朋友圈主页三个点在哪里
阅读量:45 -
烧丝瓜怎么烧好吃
阅读量:73 -
苹果怎么设置来电图片背景
阅读量:10 -
白醋泡手的正确方法一天几次
阅读量:90 -
苹果11怎么用不了搜狗输入法
阅读量:22 -
抖音如何拍的时间长一点
阅读量:38 -
苹果怎么发闪照
阅读量:59 -
正确的煮虾方法和时间
阅读量:17 -
藤席的清洗及保养方法
阅读量:68 -
虾的几种家常做法
阅读量:96
-
阅读量:34
-
阅读量:19
-
阅读量:29
-
阅读量:6
-
阅读量:50
-
阅读量:46
-
阅读量:59
-
阅读量:68
-
阅读量:72
-
阅读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