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次子应该称为啥
2024-09-17 18:11:54
古代次子又被称为仲子,也说中子(多见于二十五史),别名有仲和二子等,指的是第二个儿子。
仲子的出处为《明史·卷一六三·刘铉传》:“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中子出处为《宋史》曰:“太祖(赵匡胤),宣祖(赵弘殷)中子也”。
次子的出处则是《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及生次子段,长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弱涂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艺高强,姜氏心中偏爱此子:‘若袭位为君,岂不胜寤生十倍?’屡次向其夫武公称道次子之贤,宜立为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乡,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其语言简练而内涵回味无穷。中国古代兄弟之间排序的顺序为伯、仲、叔、季。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最小。古人名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因此,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父之弟统称“叔父”。《史记项羽本纪》:“其(项羽)季父梁。”这里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专指最小古代兄弟排行的叔父。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关于取“伯”字的名人有:梁山伯、唐伯虎、林伯渠、汤恩伯(原国民党元老)、刘伯承。用仲字命名者也很多,如;邵仲衡,袁仲荣,李仲初,等如果排行老二者更适合用此字,“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 上一篇:表弟和堂弟的区别
- 下一篇:澜沧江最终流入哪个大洋
猜你喜欢
-
朋友圈主页三个点在哪里
阅读量:41 -
烧丝瓜怎么烧好吃
阅读量:85 -
苹果怎么设置来电图片背景
阅读量:50 -
白醋泡手的正确方法一天几次
阅读量:8 -
苹果11怎么用不了搜狗输入法
阅读量:72 -
抖音如何拍的时间长一点
阅读量:29 -
苹果怎么发闪照
阅读量:49 -
正确的煮虾方法和时间
阅读量:54 -
藤席的清洗及保养方法
阅读量:5 -
虾的几种家常做法
阅读量:91
猜你喜欢
-
阅读量:13
-
阅读量:78
-
阅读量:40
-
阅读量:11
-
阅读量:17
-
阅读量:63
-
阅读量:62
-
阅读量:42
-
阅读量:5
-
阅读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