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一词的由来
2024-09-21 03:31:09
我国农村自古以来有赶集的习俗,古代人们进行物资交换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日子和地点,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有一方吃亏,因此,人们都有希望有一个定期的公平合理的交换场所,汉朝初年,陆贾和陈平这两位著名政治家通过官府明令规定:各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为上集市进行物资交换日期,集市上设有公证人叫价评议,这样,就形成了原始贸易市场,后来,人们就把上集进行物资交换,称作“赶集”。
- 上一篇:古代的文房四宝是哪四个
- 下一篇:古代的乌金是什么
猜你喜欢
-
山东专升本培训机构排名前十
阅读量:47 -
保护大雁的标语
阅读量:78 -
6.9折怎么算
阅读量:31 -
6.5折怎么算
阅读量:89 -
毛绒绒和毛茸茸哪个对
阅读量:82 -
甄嬛怎么读
阅读量:25 -
甄宓怎么读
阅读量:80 -
砧怎么读
阅读量:54 -
针灸的发源地
阅读量:46 -
鹧鸪怎么读
阅读量:6
猜你喜欢
-
阅读量:96
-
阅读量:34
-
阅读量:83
-
阅读量:30
-
阅读量:71
-
阅读量:91
-
阅读量:30
-
阅读量:13
-
阅读量:20
-
阅读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