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和状元的区别
2024-10-01 01:42:25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宰相: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猜你喜欢
-
用医保卡去医院看牙齿可以报销吗
阅读量:12 -
租房一般要问清楚哪些问题
阅读量:53 -
如何选购儿童三轮车
阅读量:37 -
烤漆门如何补漆
阅读量:88 -
黑色车漆面白斑如何处理
阅读量:5 -
怎么正确护理头发
阅读量:65 -
卫生间防水需要注意哪些
阅读量:16 -
羽绒服漏绒怎么解决
阅读量:19 -
怎样选购水管
阅读量:24 -
海苔如何选购
阅读量:12
猜你喜欢
-
阅读量:58
-
阅读量:7
-
阅读量:48
-
阅读量:60
-
阅读量:69
-
阅读量:45
-
阅读量:93
-
阅读量:94
-
阅读量:44
-
阅读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