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舅姑为什么指公婆
2024-10-01 01:59:20
早在氏族社会,近亲结婚的道理就逐渐被大家接受,“两姓为婚,其生不蕃”,于是族外婚代替了族内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是姜姓,鲁是姬姓,齐鲁可以通婚;秦是嬴姓,晋是姬姓,秦晋可以通婚,至今仍用“结秦晋之好”代指婚姻。而鲁与晋因为同是姬姓,就不可通婚。这样,两个通婚的氏族彼此嫁女,实际上是姑舅结亲,女方的公公正是母亲的兄弟辈,所以应该称“舅”;女方的婆婆正是父亲的姊妹辈,所以应该称“姑”。这样一来,公公与舅舅、婆婆与姑姑就“一身而二称”了。这种称谓习惯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
古代汉语中把公婆称为“舅姑”,正是这种婚姻制度在语言上的反映。了解了古代的称谓及其所反映的婚姻制度之后,为什么古代把出嫁叫作“归”(归家),就容易理解了。至今仍在农村流行的婚谚“姨娘亲不是亲,姑舅亲辈辈亲”,所说的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姑姑和舅舅的子女可以成婚,而是古代“姑舅”称谓的误传。
- 上一篇:古文中加字的意思有什么
- 下一篇:古文中可怜的含义可怜身上衣正单
猜你喜欢
-
用医保卡去医院看牙齿可以报销吗
阅读量:38 -
租房一般要问清楚哪些问题
阅读量:16 -
如何选购儿童三轮车
阅读量:47 -
烤漆门如何补漆
阅读量:14 -
黑色车漆面白斑如何处理
阅读量:63 -
怎么正确护理头发
阅读量:20 -
卫生间防水需要注意哪些
阅读量:8 -
羽绒服漏绒怎么解决
阅读量:28 -
怎样选购水管
阅读量:5 -
海苔如何选购
阅读量:58
猜你喜欢
-
阅读量:74
-
阅读量:93
-
阅读量:50
-
阅读量:5
-
阅读量:58
-
阅读量:43
-
阅读量:16
-
阅读量:55
-
阅读量:39
-
阅读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