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的饲养方法
2024-10-01 08:02:44
1、苗种增大,稀疏移殖:小苗播种的潮区较高,经过6至7个月的养殖后,个体显著增大,摄食量增加,养殖密度相对显得太密;同时,蛤仔的体质逐渐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应移到较低潮区放养,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以加速蛤仔的生长。
2、随着不同季节移植,以提高蛤苗成活率:根据泥层保温性好,冬天不易冻死蛤苗和砂埕贮水量大,温度低,夏季不易晒死蛤苗的特点。随着季节的不同,可移植到不同的场地,以提高成活率。可采用边收获、边移植的方法进行。
3、加快产后亲蛤恢复体质,移植促进生长:亲贝在产卵排精后,因体质虚弱,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易造成死亡。所以,应在繁殖季节之前,把亲贝移植到潮区低、饵料丰富、风平浪静的场地养殖,以恢复体质,加快生长速度。
猜你喜欢
-
用医保卡去医院看牙齿可以报销吗
阅读量:26 -
租房一般要问清楚哪些问题
阅读量:63 -
如何选购儿童三轮车
阅读量:86 -
烤漆门如何补漆
阅读量:96 -
黑色车漆面白斑如何处理
阅读量:65 -
怎么正确护理头发
阅读量:73 -
卫生间防水需要注意哪些
阅读量:15 -
羽绒服漏绒怎么解决
阅读量:49 -
怎样选购水管
阅读量:46 -
海苔如何选购
阅读量:92
猜你喜欢
-
阅读量:26
-
阅读量:37
-
阅读量:90
-
阅读量:88
-
阅读量:46
-
阅读量:51
-
阅读量:60
-
阅读量:61
-
阅读量:82
-
阅读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