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看竹子看出的道理
2024-10-05 09:39:11
从中国科学的发展史来讲,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否定,其影响好像是负面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荀子说“大天命而思之,制(知)天命而用之”,就有些崴了,大体上还不错。崴就崴在他把“格物致知”简化为“大而思”,其中可能的实验研究被排除了。
到朱熹,他提倡“格物穷理”,就是要通过认识大量现象来总结一种普适的规律。朱子的理学,别的不论,但格物穷理是对格物致知正确的具体化。
但到了王阳明,他要实践一下怎么格物穷理。于是一连七天静坐在他办的书院里观察(就算“格”)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废寝忘食、目不转睛地看着、想着,一直坐得支撑不住,病倒了,也始终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这就是“王阳明格竹子”这个故事的由来。
- 上一篇: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核心是什么
- 下一篇:王阳明是哪个朝代基本信息
猜你喜欢
-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什么
阅读量:43 -
镁和氧化性酸反应会怎么样
阅读量:9 -
镁会和冷水反应吗
阅读量:20 -
镁可以与水反应吗
阅读量:89 -
镁离子和偏铝酸根能否共存
阅读量:79 -
镁离子有没有定性鉴定方法
阅读量:58 -
镁氧柠檬酸盐有什么作用
阅读量:31 -
镁与氯化铝溶液反应
阅读量:48 -
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么
阅读量:67 -
镁元素是什么
阅读量:95
猜你喜欢
-
阅读量:73
-
阅读量:23
-
阅读量:15
-
阅读量:53
-
阅读量:92
-
阅读量:48
-
阅读量:70
-
阅读量:90
-
阅读量:47
-
阅读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