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底足鉴定方法是怎样的
2024-10-11 21:46:55
明清瓷器底足鉴定是根据瓷器底足的特征不同来完成的。
明代瓷器底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如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如顺治、康熙时期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 上一篇:明清监察制度的变化
- 下一篇:明秦王朱樉是怎么死的
猜你喜欢
-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什么
阅读量:16 -
镁和氧化性酸反应会怎么样
阅读量:91 -
镁会和冷水反应吗
阅读量:62 -
镁可以与水反应吗
阅读量:60 -
镁离子和偏铝酸根能否共存
阅读量:31 -
镁离子有没有定性鉴定方法
阅读量:63 -
镁氧柠檬酸盐有什么作用
阅读量:22 -
镁与氯化铝溶液反应
阅读量:95 -
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么
阅读量:28 -
镁元素是什么
阅读量:5
猜你喜欢
-
阅读量:53
-
阅读量:90
-
阅读量:16
-
阅读量:36
-
阅读量:77
-
阅读量:68
-
阅读量:48
-
阅读量:50
-
阅读量:92
-
阅读量:43